精神分裂和遗传有什么关系?我们都知道,精神疾病和遗传都是有很大关系的,可是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因素有关,这一假说大概已没有人反对。主要的证据有家系调查、双生子研究、寄养子研究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等。Gottesman等(1982年)复习了有关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总结了18点,借以作为20世纪对精神分裂症进行临床遗传学研究的小结:
1. 约有一半的MZ不发病。
2. 危险度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即可排除伴性遗传)。
3. 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危险度为1%(到55岁为止)。
4. 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先证者)的血缘关系越近,其危险度就越高。
5. MZ患精神分裂症的同病率为DZ的3倍,为一般人口的35~60倍。
6. 先证者的病情严重度及其亲属中患者的人数多少,与其危险度成正比。
7. MZ分别抚养及在一起抚养者其同病率相同(说明共同抚养的同病率并非由于情感接触紧密所致。
8. 这一半不发病的MZ,其子女的患病率与发病患者的子女相同,说明其基因型有不完全外显的表现。
9.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领养者(养父母)的患病率不高(说明精神分裂症不象是由某种生物传染病或心理因素“传染”的)。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在新生儿即由别人抚养者,其患病率与患者自己抚养者相同(说明其患病的主要原因不是后天的教养方式或其他疾病问题)。
11. 正常人的子女由别人领养,其养父母的一方有精神分裂症,并不使所领养的子女患病率增高,从而否定了精神分裂症是由于从小受父母病态的教养方式所引起。
进一步了解关于精神分裂的相关细节,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医生为您解答。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所用部分文字、数据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