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精神病的治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只需在精神科门诊部接受治疗,毋须住院。只有当病患者病情严重,或会对自己或他人作出伤害时才需要入院。长期隔离只会令精神病患者更脱离现实,增加依赖性和自卑感,更难痊愈。
如何对待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我国精神病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社区防控监测体系缺失和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偏见及歧视是造成精神疾病患者发生违法行为的主要原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严重暴力行为发生率并不比普通人群高,但后果严重 应该提高全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知晓率。精神病也是一种疾病,正确认识和积极治疗,精神病患者可以实现痊愈,治愈后的精神病患者完全可以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的严重类型,这种疾病患者中有暴力倾向的比其他精神疾病患者都要多。
调查研究显示,20%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暴力倾向和行为,有些调查这一数字竟然高达60%~70%。但这些暴力行为一般均比较轻微,多为骂人、易冲动、毁物等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诸如杀人等严重暴力行为的概率并不比普通人群高,而如果一旦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严重暴力行为,那么其严重程度、残忍性可能是常人难以想象,触目惊心的。
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正规治疗,达到临床痊愈并不困难。精神分裂症临床痊愈的标准是:精神病症状消除,患者有自知力,即知道自己曾经患精神病,并知道哪些表现属于精神病。目前精神分裂症临床治愈率综合来看大概在1/3左右,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临床治愈率可达70%以上。不过要达到完全痊愈,即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完全恢复,目前是非常难的,据估计,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痊愈的在1/5左右,保守的估计不足1/10。而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痊愈出院后如果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治疗,停药半年后复发的概率非常高,而且,这种疾病的病程特点是迁延的,即可能多次波动和复发。因此,达到临床痊愈只是治疗的步,重要的是出院后的有效治疗治疗,首先是坚持长期服药。
以前临床上的观点认为,临床痊愈的患者出院后的维持治疗应至少坚持2~3年,目前大部分临床工作者认为服药时间应该延长至5年左右,如果发作过两次或以上,维持治疗应坚持5~10年,甚至终身。家庭功能、社会功能的有效治疗也极为重要,即便维持治疗做得很好,疾病仍有可能复发。
因此,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任务,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造成疾病的复发,也就增加了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目前提出“全程治疗概念”,是多年来临床实践和研究的经验总结,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要早发现、早治疗、长期甚至终生治疗。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所用部分文字、数据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